从2023年底至今,地方政府会议和公开文件频繁提及“超长期特别国债”,各地正积极谋划储备项目。本文梳理“超长期国债”的定义、发行背景、预期投向、优势与作用,以及发行猜想。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部发行的期限超过10年、具有特殊目的及用途的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1997年,为缓解银行资本金问题发行了首批特别国债,之后多次发行以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等。近期增发的1万亿国债则用于灾后重建、重点工程等,全部列为中央财政赤字,不增加地方负担。超长期国债发行旨在支持大型基建项目,缓解地方债务压力。预计2024年,若发行,时间可能在3月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机制或沿用直达机制,额度或超1万亿,期限约30年。超长期国债的优势包括期限长、落地快、不列赤字,作用在于替代专项债、助力基建企稳。总结,2023年通过一揽子化债方案缓解债务压力,未来需找到符合政策和国家战略的综合性投资项目,匹配金融工具,以时间换空间发展地方经济。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