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656858193@qq.com1782年1月5日,出生于英国北部马礼逊小镇莫佩思的一个贫困农家,马礼逊是家中第八个孩子,尽管家庭条件艰苦,但他的学习热情高涨。从小便掌握了拉丁文、希伯来文和希腊文,展现出极强的自学能力。父亲是长老会长老,虔诚的信仰影响了他,他在霍克斯顿学校和戈斯波特传教士学院求学,除了神学,还涉猎天文、医学和汉语,关注传教士在非洲和印度的经历。
1798年,马礼逊加入了长老会。1804年,他向伦敦传教会表达了赴中国传教的意愿,经过两年的严格培训,他被选为英国派往中国的首位传教士。1807年1月8日,他正式成为牧师,1月20日,伦敦传教会为他举行了欢送大会。1月31日,他孤身一人登上“雷米顿兹号”前往中国,途径美国,最终在同年4月20日抵达纽约,得到了美国基督教界的欢迎和支持。
马礼逊于5月12日乘坐“三叉戟号”从纽约出发,历经四个月的航行,于9月8日到达广州。他面临着清政府的禁教令和华人宗教限制,不得不以美国人身份掩人耳目,并在东印度公司的敌视和罗马天主教的嫉妒下艰难生存。广州的美国商人接纳了他,提供庇护,帮助他聘请中文老师,使他在广州安顿下来。1809年,他接受了东印度公司的译员工作,这份工作为他在广州的居留提供了安全保障,有助于中文学习,同时也减轻了传教差会的经济压力,可能还试图改变东印度公司对传教活动的态度。
马礼逊是西方派到中国大陆的第一位基督新教传教士,他在华25年,在许多方面都有首创之功。他在中国境内首次把《圣经》全译为中文并予以出版,使基督教经典得以完整地介绍到中国;编纂第一部《华英字典》,成为以后汉英字典编撰之圭臬;他创办《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为第一份中文月刊,在中国报刊发展史上位居首尊;他开办“英华书院”,开传教士创办教会学校之先河;他又和东印度公司医生在澳门开设眼科医馆,首创医药传教的方式。他所开创的译经、编字典、办刊物、设学校、开医馆、印刷出版等事业,使其成为开创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