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缡,这一词语最早出现在《诗·豳风·东山》中,其意为古代嫁女的一种仪式。女子即将出嫁时,母亲会为她系结佩巾,以示女儿到了男家后需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务责任。这种仪式在《诗经》中被详细描述为“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并由毛传解释为“母戒女,施衿结帨”。在《后汉书·马援传》中,结缡一词再次出现,意为施衿结褵,母亲在此时会再次强调对女儿的教诲,希望她不会忘记。
结缡也常用来指男女的婚姻。唐代诗人乔知之在《杂曲歌辞·定情篇》中写道:“由来共结褵,几人同匪石。”这表达了对婚姻的坚定承诺。而在元代王子一的《误入桃源》第三折中,则进一步描述了结缡的仪式:“现如今桃源好结缡,问甚么瓜田不纳履。”这里,结缡一词被用来象征婚姻的建立,如同进入了一个理想的桃源世界。《红楼梦》第一○九回中,结褵一词再次被提及,描述了一位如花似月之女,即使结褵仅一年有余,也因孙家的不善而失去了生命。庞树柏在《鹣鹣行为邑中贞烈严毛氏作》中,也用了结褵一词,赞美了一位佳期正三五的女子,她在母亲的督促下,准备着结缡的仪式。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