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配售之迷思与蚂蚁集团的布局
战略配售,这一概念在金融圈并不陌生,尤其在IPO发行过程中,它起着独特的作用。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蚂蚁集团以公募基金形式进行战略配售时,这一现象便显得尤为引人注目。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几只与蚂蚁集团相关联的基金在支付宝首发,这背后必然是监管层的深思熟虑与指导。支付宝并非孤军奋战,其背后的复杂博弈与市场动态,远比基金本身更为引人入胜。
在中国新股上市制度的背景下,一级半市场是一个几乎注定赚钱的市场。然而,这一市场通常不对散户开放,这背后显然是监管层面的意志。这一对比CDR独角兽基金的案例,虽允许散户参与,最终却因CDR政策的终止而失败,也反映了监管层对市场规则的严格把控。
从另一角度来看,蚂蚁集团的战略配售是否合理?假设农业银行上市时,其理财子和理财部门推出农业银行配售基金,是否符合市场规则?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涉及到渠道的不正当干涉与契约精神的破坏。然而,蚂蚁集团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监管为何在蚂蚁身上做出不同寻常的决策?这背后,监管层或许看到了一种可能的改革途径。间接融资的去杠杆与直接融资的壮大,是当前监管层的重要任务。通过引导更多非投机性长期资金进入市场,以支撑市场结构的健康发展。
然而,基金发行的困境与银行渠道的主导,成为监管层面临的一大挑战。银行通过高额的销售手续费赚取利润,而基金业绩的波动并未直接惠及银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监管层通过投顾牌照的发放,试图引导银行将销售手续费转化为投顾手续费。
然而,银行对此的反应并非积极,其主要原因是投顾手续费的收入远低于销售手续费。这种不平等的激励机制使得银行难以转换策略。此外,监管层通过蚂蚁集团的独家发行,将一大笔资金引导至市场,这一行为被认为是“千金买马骨”,旨在试探互联网渠道的潜力与影响力。
最终,监管层通过蚂蚁集团的战略配售,不仅推动了渠道的变革,也探索了互联网渠道在基金销售中的潜力。未来,互联网与银行在基金销售市场中将形成二分天下的局面,这一变革对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