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字头加全是一个“荃”字,读作quán。在古代,“荃”是一种香草的名字,又名荪,常被用来比喻君主。在屈原的《离骚》中,有这样的句子:“荃不揆余之中情兮。”这里的“荃”是香草的意思。庄子在《庄子·外物》中也有类似的表述:“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这里“荃”也指的是香草。
在一些文学作品中,“荃”还被用来比喻贤良的人。如柳宗元在《吊屈原文》中写道:“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这里的“荃蕙”也是指香草。此外,“荃”还被用来指代细切的腌芥菜,如《说文》中提到的“荃,芥脃也。从草,全声。”
在古代,“荃”还有通“筌”的意思,筌是一种捕鱼的器具。庄子在《庄子·外物》中也提到:“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这里的“荃”就是捕鱼具。另外,“荃”也被用来比喻细布,如《汉书·景十三王传》中记载的“繇王闽侯亦遣建荃”。这里的“荃”是通“絟”,指细布。
总的来说,“荃”字在古代文化和语言中具有丰富的含义,不仅指代香草、腌菜,还被用来比喻君主、贤良和捕鱼器具等。这些不同的含义体现了古代汉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