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胸部疾病,其治疗应以病因治疗为核心。漏出液在纠正病因后通常会自然吸收,无需特别处理。
渗出性胸膜炎多由结核病、恶性肿瘤和肺炎引起。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多数对抗结核药物反应良好,少量胸液可无需抽液或仅进行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还能缓解肺部和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积和胸膜增厚,减少肺功能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促进压迫肺部的复张。
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以防肺复张后肺水肿或循环障碍。抽液后若出现肺复张后肺水肿,需立即吸氧,并可能需要糖皮质激素和利尿剂治疗。
在抽液过程中,若患者出现头晕、冷汗、心悸等“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密切观察病情。
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全身毒性症状严重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但需谨慎掌握适应症。治疗通常持续4-6周。
脓胸是胸膜腔感染性炎症,常由细菌引起,少数由结核菌或真菌引起。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应尽早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并进行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和链激酶有助于脓液变稀以便引流。
慢性脓胸治疗需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同时进行一般支持治疗,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
恶性胸腔积液多因晚期恶性肿瘤引起,治疗棘手。全身化疗、局部放射治疗及胸腔内注入抗肿瘤药物或生物免疫调节剂有助于缓解症状。胸腔内注入胸膜粘连剂可闭锁胸膜腔,减少胸液再形成。
尽管采取多种治疗手段,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仍不理想。
本文如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添加抖音号:51dongshi(抖音搜索懂视),直接咨询即可。